次声波音箱的概念始于REY AUDIO/木下正三的想法:"大部分自然的声音在低频中具有更丰富的频谱,所以我认为也许相对于高频而言,在低频中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度以及重要性都更大”。相对于超高频,低频重放更有助于再现自然的声音,提升音乐感染力。
人类对以往被定义为可听波段外的20Hz以下的波段也存在感受性,木下正三将此称为“次声波”,并发表在日本《广播技术临时增刊 现代立体声扬声器1982》杂志上。
1987年木下正三收到日本(株)熊谷组可重放10Hz以上的音箱系统(用作有关次声波的实验设备)开发订单,开始制作次声波音箱RIS-1的原型。在上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某次尝试播放音乐时带给木下正三极具冲击性的体验。从此,木下正三更加确定次声波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以实现次声波在音乐中的体验应用为目标开始着手新的研究开发。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木下正三体验到超低频同样具有指向性的客观现象。
以往看弗来彻-芒森(Fletcher–Munson curves/等响曲线,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测定结果,将20Hz~20kHz作为人类可听波段的工程师非常多,目前依然存在这种误解。木下正三认为人类对20Hz以下的超低频也存在感受性,这也与管风琴以及贝森朵夫高端三角钢琴存在16Hz键的音乐理由一致。
次声波是传达现场氛围的媒体,好比古典物理学的“以太”(Aether)。虽然现在的物理学中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在视觉的世界中,当感受到比空气更强的存在时,人们引用以太的例子,作为比平常感受不到存在的空气更浓的存在,而视觉世界中的以太恰如听觉世界中的次声波。
因此,可以说重放次声波是极为自然且必然的结果。在了解次声波带给音乐的影响后,应该如何扩散次声波,应该如何将次声波变为触手可及的存在,可以说这就是RIS-KM1V带来的答案。
次声波音箱RIS-KM1V
RIS-KM1V是作为与KM1V一体的系统而进行开发的,并非单纯的“低音炮”。这款能够平直重放15Hz~超低频的次声波音箱兼具KM1V的底座功能,将38cm的低频扬声器收纳到紧凑的梯形密闭式音箱中,内置3个开关式功率放大器以及分频网络。38cm的低频扬声器由两个具有约600W输出的功率放大器实现桥驱动,固定在上方的KM1V由一个具有约200W输出的功率放大器进行驱动。RIS-KM1V与KM1V之间的分频器采用了REY AUDIO独创的相位调校分频技术,完备保护电路。
RIS-KM1V的实际开发始于2012年,其最初的目标在于让中小规模的录音棚以及个人的音响空间也能够实现次声波声音。产品开发并没有经过重复试制从而完成最终产品的过程,而是从一开始就制作出完成度极高的最终版产品,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深入提炼构思的前提上,以及REY AUDIO创立至今的技术积累。